到文鼎文库首页

关于我市高新区发展情况的调研与思考

发布时间:2023/11/23 10:36:27 字数:4072
【提纲】一、全市高新区发展的现状。(一)全市高新区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。一是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“顶梁柱”。二是成为全市高技术企业发展的“策源地”。三是成为全市科技_改革的“试验田”。(二)全市高新区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。一是整体发展不平衡。二是路径特色不鲜明。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。四是产业集群水平不高。五是_机制不健全。二、推进全市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思路。(一)提升科创策源能力。一是不断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。二是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。三是持续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。(二)强化辐射带动作用。一是邻近区整合。二是都市区领飞。三是异地区合作。(三)推动产业转型升级。一是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平台。二是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。三是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。(四)营造开放创新生态。一是持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。二是完善科技创业服务环境。三是探索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机制。(五)深化_机制改革。一是加大简政放权力度。二是建立健全基础制度。三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。四是探索新型治理模式。
关于我市高新区发展情况的调研与思考
一、全市高新区发展的现状
(一)全市高新区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
全市国家高新区数量位居全省第四,现有12家国家级高新区、24家市级高新区和数十家国家高新区分园区,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等方面,发挥了重要示范引领作用。一是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“顶梁柱”。2022年,全市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.73万亿元,高技术产业增加值6425亿元。36家高新区以占全市不到3%的国土面积,创造了全市超32%的GDP总量、40%技术合同成交额、50%的高技术企业和54%以上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。二是成为全市高技术企业发展的“策源地”。2022年,全市高新区拥有高技术企业11196家,占全市总数的56%;全市高新区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超过2000家,各高新区基本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主导产业;全市高新区集聚了31个国家级、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,2022年新获批6个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,新增数量位居全省第一。高新区的乘用车、商用车、专用车等撑起了全市汽车产业走廊;高新区的精细化工、资源循环利用、军民融合智能装备、智能机电等竞争力持续提升,形成产业特色。三是成为全市科技_改革的“试验田”。全市先后出台了硬核科技十条、高企十
……(文鼎文库www.wentop.com此处省略803字。不往下看了,点击下载全文)…… 
政策推动高质量发展。
二、推进全市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思路
(一)提升科创策源能力
一是不断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。以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,推动国家科研机构、全省重点实验室、科技领军企业等在国家高新区布局,高标准规划建设科技城等科教资源集聚区,打造高品质创新空间。二是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。支持有条件的企业、高校院所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、先进制造、生命健康等加强应用基础研究,加强关键_技术攻关。三是持续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。加快引育、培养一批战略科技人才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。支持国家高新区建立完善各类人才支持培养政策,强化综合保障与公共服务,构建精准化人才培育体系,激励各类人才创新创业。
(二)强化辐射带动作用
一是邻近区整合。支持国家高新区整合或托管区位相邻、产业互补的市级高新区或各类工业园区,打造集中连片、协同互补、联合发展的创新共同体,形成资源共享、空间互补、错位发展的“一区多园”产业发展格局,实现_园和分园统一规划、统一建设、统一招商、统一管理。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工业园区创建市级高新区。二是都市区领飞。发挥位于都市圈的三个国家高新区的“领头雁”作用。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中心,强化三个国家高新区在都市圈、发展带和产业走廊发展中的动力引擎作用。其他国家高新区比学光谷、攀高求新,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。市级高新区要向市内先进国家高新区学习和看齐,积极开展“以升促建”工作。三是异地区合作。优化高新区异地孵化、伙伴园区等多种合作机制。探索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有效途径,支持园区做实“飞地经济”模式,深入开展“孵化+加速”“科技创新+场景应用”“产业链供应链协同”等合作,带动市内欠发达地区创新能力提升与产业转型升级。
(三)推动产业转型升级
鼓励国家高新区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,因地制宜、因园施策,加快形成聚集效应和品牌优势。一是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平台。坚持制造业为主的发展方向,因地制宜发展壮大专汽及零部件制造、电子信息、特色农产品加工、新材料制造、精细化工、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,突出“一园一特色”,避免同质化竞争。支持高新区引进具有_竞争力的龙头企业,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、高新技术企业,促进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项目落地。二是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。支持高新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、大健康、高端装备、新材料、智能新能源汽车、节能环保、新能源、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。鼓励园区间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加强合作,构建主导产业明确、错位发展、分工协作、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。三是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。推动高新区产业数字化转型;推进园区企业智能化改造,建设智能工厂,打造智慧供应链。加快园区数字产业化发展,培育壮大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关键软件、工业互联网等数字产业,打造优势数字产业集群。推动园区各行业领域“上云用云”,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,促进产业向智能化、高端化、绿色化发展,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。
(四)营造开放创新生态
一是持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。强化政策创新与先行先试,支持国家高新区复制推广国家自创区、自贸区等相关改革试点政策,探索包容审慎容错试错机制,形成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市场化法制化营商环境。二是完善科技创业服务环境。支持园区推动众创空间、孵化器等载体专业化、市场化、链条化发展,引进培育各类科技服务机构,规划建设专业产业园区。支持国家高新区深入推进产城融合发展,优化配套服务功能,建设创新资源集聚、双创服务完善、科技人才密集的产业社区、创新社区、科创社区。三是探索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机制。国家高新区面向科技前沿硬科技领域,聚集起一批涉及各产业链环节、适应各类企业应用场景的金融产品,加快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,加强科创基金产业基金力度,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,发展积分贷等新型科技信贷,创新投贷联动、孵投联动、投债联动、投保联动等金融服务模式,精准开展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服务。
(五)深化_机制改革
一是加大简政放权力度。最大程度下放市级、市级经济管理权限,建立与市级有关部门直通车制度。给予国家高新区充分的财政、土地等政策保障。放活改革自主权,支持国家高新区在核定的机构和人员编制总数内,根据产业发展和管理需要,自主设置机构、自主设定岗位、自主招聘人员、自主绩效考核,推动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优化、协同、高效,形成“大经济”“大招商”“大科创”等行政管理机制。理顺托 ……
预览结束,全文4072字,当前显示2478字,还剩1594字
本文8
  下载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