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文鼎文库首页

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思考与建议

发布时间:2024/3/5 18:44:25 字数:5793
【提纲】一、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。(一)进入全媒体时代,高校思政课面临着弱化的挑战。一是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信息获取诉求。二是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有效满足大学生更加旺盛的表达需求。三是大学生容易受到错误价值观的影响。(二)进入全媒体时代,高校思政课也迎来了“延展之机”。二、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制约因素。(一)教师的媒体素养有待提高。(二)学生的媒体依赖有待转变。(三)课堂媒体工具选择有待拓展。三、思考与建议。(一)从空间维度实现“全程育人”。(二)从技术维度实现“全息育人”。(三)从主体维度实现“全员育人”。(四)从效能维度实现“全效育人”。
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思考与建议
当前,全程媒体、全息媒体、全员媒体、全效媒体飞速发展、迭代更新,社会舆论生态、媒体格局、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。__指出,“要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”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,关系到建设教育强国的_课题,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要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与机遇,积极探索优化的可行路径,发挥好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。
一、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
全媒体融合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特点和优势,已然成为当前信息传播的主要形式。信息无处不在、无所不及、无人不用,给高校思政课建设带来了挑战与机遇。为切实回答好教育“培养什么人、怎样培养人、为谁培养人”的根本问题,高校思政课建设需要敏锐地洞察和精准地研判变化中的挑战与机遇。
(一)进入全媒体时代,高校思政课面临着弱化的挑战。一是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信息获取诉求。大学生是最活跃、最广泛的全媒体受众_和深度用户,具有易于接收新信息、乐于接受新事物的特点。全媒体时代,海量信息铺天盖地而来,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,而一些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式较为单一,缺少鲜活的内容,时代感和吸引力不足,无法满足大学生探索世界和社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。同时,教师往往无法掌握学生接收媒体信息的实际情
……(文鼎文库www.wentop.com此处省略849字。不往下看了,点击下载全文)…… 
时间,促使其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。高校思政课建设应化挑战为机遇,积极利用全媒体,主动超前布局、有力应对变局、奋力开拓新局,引导学生在学思践悟中成长为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的_好青年。
二、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制约因素
当前,思政课教师已经普遍认识到全媒体对于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,但客观上,思政课建设还面临着不少制约因素,如教师的媒体素养有待提高、学生的媒体依赖有待转变和课堂媒体工具选择有待拓展等。
(一)教师的媒体素养有待提高。媒体素养是指认识、评判、运用媒体的态度与能力。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存在媒体素养不足、媒体技术使用水平不高等问题。在信息选择方面,由于媒体内容的海量特征和难辨真伪,教师无法一一筛选、提取其中真实有效的信息,加上全媒体平台上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特点,适用的知识点和场景也不同,在教学的过程中极容易出现媒体内容与教学内容不匹配、有偏差的情况。在技术运用方面,良好的技术运用水平是保证课堂顺利进行的前提。相比全媒体从业人员,思政课教师大多缺乏全媒体技术运用的系统训练,使用复杂的媒体工具时相对困难,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。在使用程度方面,有的教师认为媒体平台仅是工具,只需将课程内容放在全媒体平台上进行展示,割裂了全媒体平台与教学过程之间的有机关系;有的教师则过度使用,甚至将思政课完全依托于媒体平台,但教学效果却没有获得应有的提升。在作用呈现方面,在一些思政课教学中,全媒体平台更多起到课后的辅助性功能,被用作教学成果的数据统计和展示空间,消解了全媒体平台与线下教学协同互补的作用。
(二)学生的媒体依赖有待转变。进入全媒体时代,移动化、碎片化、分众化的媒体传播方式使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途径越来越多,对获得信息的感受更直观、效率更快捷,降低了知识获取的难度,节约了时间成本和精力投入,但也容易导致大学生不加甄别地听信和盲从,缺少独立思考、深度学习、认真研究、仔细钻研,导致对媒体信息依赖性的加强。慕课、超星学习、雨课堂等教育与媒体结合的新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,改进了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,取得了一定的效果,但同时也产生了学生对媒体依赖过图像、视频等信息的背后可能代表了不同的立场、观点,如果不用批判的思维和眼光去看待和分析,就会受到错误价值观的影响。当前,媒体信息获取便利、内容复杂,无疑使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工作更具挑战性。
(三)课堂媒体工具选择有待拓展。思政课关系重大、意义深远,相比其他课程具有特殊性,需要重点落实和加强管理。媒体技术助力思政课教学,并非作为工具简单辅助或作为环境僵硬融入,而是一项突破与重塑的大工程。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”除了要有专业的人才支撑外,技术工具的有针对性、有选择地运用也是十分必要的。由于缺少具体运用政策的引导和相关资源的保障,部分高校对全媒体赋能思政课的时代要求把握不足,使媒体工具使用局限在建立微信公众号、开通网课直播账号等简单的操作上,没有挖掘和开发相关配套工具。一方面,部分高校媒体工具选择不集中、使用要求不统一,导致高校对虚拟环境进行教学监管的能力较差,亟需专业的工具支撑,建立健全教学、评价、监督一体化平台。另一方面,元宇宙的兴起、虚拟仿真技术的成熟,使沉浸式教学、混合式教学等思政课教学新模式具有了可能,这需要拓展媒体工具的使用,提高教师运用各类媒体工具的能力。
三、思考与建议
__指出,“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,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,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”。这一论述为进一步加强全媒体背景下的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指导。思政课教师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,采取切实可行的建设策略,用好全媒体,从空间维度、技术维度、主体维度、效能维度实现“全程、全息、全员、全效”育人。
(一)从空间维度实现“全程育人”。__在_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,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,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,实现全程育人、全方位育人。突破时空限制的全媒体技术给思政课带来了跨越时空场域、实现全过程育人的可能。首先,要加强媒体与思政课的全流程融合。要立足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提高全媒体平台的有效利用率,如课前通过慕课进行预习,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知识铺垫;课中通过短小、灵活的微课进行知识点辨析,带给学生一种“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”;课后通过小程序APP进行知识点强化、课程感受分享等,以由易到难、循序渐进的方式相互衔接,贯穿线上线下和课堂内外,实现思政课堂的“全程化”。其次,要加强课堂媒体运用的全角度切入。__指出:“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,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、理论性和亲和力、针对性。”全媒体贴合学生的朋友 ……
预览结束,全文5793字,当前显示2608字,还剩3185字
本文10
  下载全文